知識產權案件頻發 個體工商侵權增多
來源:未知 網址:http://www.cqsyqls.com 時間:2021/01/04 11:18:40
核心提示:長期以來,知識產權訴訟的主要指控對象為生產侵權企業,但這種相對單一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法律快車小編獲悉,法院統計的因銷售侵權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激增,與此相對應,一批經營者被推上被告席,其中大多數為個體工商戶和商場、超市中的柜臺經營者。
一、大企業狀告小賣主
海曙法院近日受理了兩批共7件商標侵權糾紛系列案,被告為望湖市場內經營日用百貨批發零售業務的個體戶,他們被控侵犯了美的電器、杭州張小泉等著名商標。據了解,海曙法院最近兩年受理的以商貿市場個體戶為被告的知識產權糾紛有34件。
上市企業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寧波打起了官司,被訴對象為寧波二號橋市場的眾多業主,原因是這些業主銷售的產品涉嫌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實際上,二號橋市場內的個體戶涉案知識產權糾紛并非首次。去年,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曾以侵犯商標權為由,將寧波的三家藥店告上法院。此案審理時,二號橋市場的個體經營戶作為供貨商被追加為共同被告。此外,鄞州、慈溪等具有部分知識產權審判權限的基層法院也曾多次受理類似案件。
二、個體戶涉案,管理者責任難以避免
海曙法院知識產權庭負責人分析認為,個體工商戶之所以頻頻牽涉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場管理者未對進入市場、柜臺的經營行為是否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盡到嚴格的監管責任,譬如一些日用品專業銷售市場,銷售的基本為低端產品,市場進入門檻非常低,極易發生銷售假冒商品的情況。
個體銷售者、柜臺經營者的侵權行為實際上還連累到市場、商場、超市本身,并因此成為這種“輸入性侵權行為”的責任者,并在不少訴訟中與個體戶們共同擔責。
市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主任胡維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個體工商戶被推上被告席,還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在生產環節,對知識產權的侵犯越來越隱蔽,權利人很難直接找到侵權產品的生產廠家。相對而言,銷售環節的侵權現象更容易識別,取證更方便。而且,通過打擊銷售中的侵權,實際上等于切斷了侵權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強和規范市場監管,減少銷售侵權
銷售侵權現象的大量產生,雖然與個體戶的知識產權常識和法律意識欠缺有直接關系,但法院知識產權庭的法官認為,就整個環節而言,應在建立規范的市場監管體制,有效避免侵權行為上下工夫。為此,市場、商場、超市管理者應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如考慮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負責人,加強對進貨渠道及商品知識產權證明文件的審查,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預防機制。此外,在加強向個體工商戶、柜臺承租者進行相關的法律宣傳教育的同時,應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與個體工商戶、柜臺承租者以及供貨商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要求他們提供所銷售商品的知識產權有效證明,明確責任承擔。